上回講到,筆者的Synology DS414j今年五歲多,快要讀小學了……所以也開始變壞了。其實是裡面的幾個硬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壞磁區bad sector,要好好準備以防不測。
在一大堆考量下,最終方案是一台有RAID功能的USB 3.0雙位陣列硬碟盒和兩隻WD60EZAZ硬碟,組成一個大磁碟區,再連接NAS的USB 3.0插口,跑Synology系統自帶的Hyper Backup進行備份。
淘寶就是淘寶嘛,集運,然後到香港。硬碟盒到手後就簡單形容一下吧。
Acasis DT-3608是一款2-bay、有RAID的陣列硬碟盒(看來也是該廠第一款自家品牌的雙盤位硬碟盒),黑色鋁合金外殼,內置5cm風扇一把。
筆者買的是在淘寶上的零售店淘回來的,提供的電源(火牛)是…… 歐洲、南韓標準的Type C兩圓腳,而且是那種插頭是設在電源上的設計,所以加上轉接器後就非常奇怪,而且好像有點危險。至於官方直營是否也是Type C兩圓腳?不得而知了~
如果買兩扁腳(內地國標,或適用美日台Type A)的電源,賣家說要另外購買,而且索價¥35。親,暫時不了,謝謝。
DT-3608的介面是USB 3.0,理論傳輸速度高達 5Gbps,當然受另外十萬個因素所限,那永遠都只是「理論傳輸速度」。USB 3.0向下相容 USB 2.0,能夠到達一個你永遠不想用的速度……像筆者要備份的東西有8TB左右,真的要2.0麼……?
DT-3608最大支援10TB的SATA III介面硬盤,也向下兼容SATA I和II,可裝3.5吋或2.5吋的傳統硬碟或SSD,有附帶的螺絲提供(oh, so nice)。
非常要注意的是DT-3608必須有兩個硬碟存在才可以正常運作,而第一號硬碟位是下面的一個,第二號位是上面的一個,如果只在第二號位裝有硬碟,在電腦上是有可能完全看不到硬碟存在的!
盒子前面有三個LED指示燈,兩藍一綠,綠色的電源。兩夥藍色的標示兩隻碟各自的讀寫狀態,藍燈光得非常誇張!
盒子的後端設一把5cm風扇,應該只是為晶片組降溫用,因為硬碟盒的底板似乎都把抽進去的空氣的檔住了,硬碟就只有盒子前方的膠框的小孔,把從後面抽進來的空氣推出盒外。
硬碟盒有硬盤陣列功能(RAID =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的設置在盒子內的底板上,可以支援Raid 0、Raid 1、JBOD和SPAN模式。
實際操作
硬碟盒由外殼,盒前面板和卡槽支架三個部份組成。
將盒前面板四夥螺絲鬆開後,三個部份即時分解,卡槽支架上有底板和風扇等,所以得非常小心,注意千萬要在穩固桌面鬆拆螺絲,否則卡槽支架可能會從後面逃跑,掉落損壞。
底板向硬碟的一端有兩個開關各兩組,總共四個設置,即RAID 0、RAID 1、JBOD和SPAN四個適合兩隻硬碟的磁碟陣列模式可以選用。
選用後則不能後悔,而且連調換位置也要盡量避免,以免發生數據丟失的危險。當然你是要把整件事砍掉重練就沒有所謂~
安裝硬碟的工序簡單,就是把3.5吋或2.5吋的SATA插口硬碟水平推進到卡槽支架上底板的插槽,再加上隨硬碟盒附帶的8夥螺絲,左右前後上實穩固即可。
碟面向上的情況下,下面的是一號碟位,上面的是二號碟位,如前面所說,千萬別搞錯。
列陣選好,硬碟裝好後,即可以連接電源,接駁電腦。
如果是已格式化後的硬碟,甚至是本身就有數據的老硬碟,並選用JBOD,應可以馬上在電腦上看到兩個磁碟機出現。
如果是新硬碟,或者選用JBOD以外的設定,那電腦會顯示發現新磁碟,並建議用戶對其格式化。這時,就按大家的需要,格式化成適用的File System(磁碟上的文件系統)了。
筆者是用在NAS上備份嘛,NAS跑的是Linux,所以用了Ext4。其實也可以選擇 Windows、MacOS和Synology上加上付費插件後也能讀寫的ExFAT,不過日後存取的環境應該還是Linux為主,所以用Ext4比較合適。
正如上回所提到的,這次的硬碟是新買的Western Digital,幾經考量買了轉速只有每分鐘5,400轉的藍碟,而且是SMR的,不過因為是冷備份,主要都是第一次使用時要長時間、連續地寫入,所以應該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