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基金─長期累積投資總少不了的元素

先前一篇文章肥叔叔提到的自己的理財框架中的三筆錢──短期儲備、中期活用和長期累積。 當中也講到「長期累積」一項的資產的底層主要都是由「基金」,包括文中有提及,在投資經紀平台中的投資基金,另外就有超簡短提及的兩種產品──英文縮寫為ILAS、中文簡稱投資籌險的投資相連壽險計劃,以及大家都是受…益/害/惠…者的強積金MPF

為甚麼基金算是長期累積?

長期累積的主質是長期、持續地去買入和持有資產,在這方面投資基金相較於單一股票具備更多的風險分散、專業管理、資金彈性和規模效益等優點。(考試答長題這裡只得1分)

詳細能夠把題目8分賺盡的答案是──

投資基金相較於單一股票有以下幾個優點:

  • 投資基金能夠分散風險。投資基金通常會投資於多種股票或債券,甚至其他金融產品,可以比較有效地分散風險,降低單一股票或債券的風險。
  • 投資基金由專業的基金經理管理或者較被動的按特定指數調整,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投資組合分配和風險管理。
  • 投資基金通常可以隨時買進或賣出,沒有「一手/一股」的概念(雖然多數都還是設有最低投資額),基金有不同的投資目標可供選擇,投資者可以更靈活地管理自己的資金。
  • 因為投資基金的資金來源來自眾多投資者,可以達到較大的資金規模,進而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和規模效益。

標準答案答完。其實,基金屬於長期累積資產的原因,還少不了「人」這個因素。

股票在交易時段有上上落落,多多少少高頻交易還是有賭的成份,研究都指出,交易頻率對長期回報的影響未必有想像中之高。而基金那種每日一價,簡單的轉換買賣都要T+2/3/4,幾乎沒有一個星期都未能完成交易的玩法,反而更容易防止用戶多手去作頻繁交易(沒有即時反應的誰去玩?)。

投連壽險,伏否?

先說說投資相連壽險計劃,即ILAS(Investment-Linked Assurance Scheme)投連壽險。 用最簡單的描述,投連壽險,其實就是個有人壽成份的投資基金賬戶,只是用提早退保收費去綁定年期的定期投資,原理和所謂儲蓄保險有多少相似,但又不太一樣。

原理上,都是把錢(就是所謂保費,但真正用來作為保險的部份其實不高)投進賬戶裡面再去買基金。一般的設定是每月(或季或年)繳交的錢先在賬戶中買入貨幣基金,然後由投/受保人或者保險公司的「理財顧問」(…如果那個「顧問」還未離職及/或沒有嫌棄無新單而不理你的話…)去手動轉換調動在賬戶中的指定基金。

由於ILAS本身保險(震驚吧!),保險公司會定期自動賣出部份基金,以賣出部份的收益作為「真正」人壽保險部份的保費。

另外,ILAS是「投資」而非「儲蓄」,投資是可升可跌的,所以投保(資)者也要有見到虧蝕的心理準備。同時,顧問們每每會拿著列表非保證回報大吹特大吹時──還請大家要認清這是「非保證回報」,沒有保證的

要完全保證回報就該顧問去找儲蓄保險吧,別在ILAS上糾纏了,浪費自己青春,也浪費保險顧問時間。

要注意的,是投資相連壽險計劃的條件也有點苛刻,入場費不低,而銷售的「顧問」們要業績往往會推銷佣金最高回報的部份和保費金額,結果不少人可能就沒有考慮清楚和熟讀條款而出現短期內簽下難以負擔的保單,更可能因短期的週轉需要去選擇退保,結果要在承擔本金中的大半作為退保費!

筆者強烈地建議,如果大家被保險推銷投連壽險時,先要深層次了解下面的各項──

  • 保費增減條款:每期保費是否能夠隨意增減?是否只有減無增?有沒有鎖定年期不能增減?會否因低過某個金額而不能享有紅利之類?
  • 保費修改條款:不同繳付期的金額(按月、季、年)是有差異的,一年一炮最便宜但對現金流有較大impact,未能發揮平均成本法;不同繳付期是否有不同的繳付可法?自動從銀行戶口轉賬?哪個繳付期能否手動用信用卡繳付之類?(部份卡交保費可賺回贈)這幾點可以讓顧問和後台的同事一次過把數字端出來再考慮。
  • 退保條款:不同年期的退保費用的年表(一般會藏在銷售時的大堆A4紙中裡面,沒有就問!)。可否局部退保,條件為何。是否有「某個年期內沒有退保的優惠回贈」等。

另外,就是投保ILAS前切記要先清楚了解自己的財政狀況,不要被美女保險姐姐妹妹為了要跑數時楚楚可憐的眼神而中伏!

複雜,為甚麼還要保險?

投連壽險看上去十面埋伏?那為甚麼還會考慮? 保險類的產品對有家庭的朋友們可能更為重要──保險在投保時會直接寫上承繼者的名字,累積得來資產在變成遺產時,能夠減少爭議。 另外前者遺下的資產以保險形成發放的話也有稅務優勢──雖然香港在2005年通過了《2005 年收入(取消遺產税)條例》,並已經於2006年生效。一般來說「由根據就死者的壽命訂立的保險單所得利益而構成的財產」都是「可獲豁免繳付遺產税」的,因為香港以外的其他地區都有可能要從遺產中抽稅,但人壽保險一般就都獲得豁免。

打工仔逃不過被「老強」的強積金

最後當然是理論上,香港打工人都有貢獻的強積金,發薪時扣掉後5%就see you at 65。 眾所周知,MPF下面的就是一大堆基金,就算是甚麼都不選的預設投資策略(DIS),也只是不同基金的比例分配,下面的一層還是基金。

MPF制度嘛,每個人都在罵,但制度設計來是要大家「一定程度對自己的退休負責」,確保退休後口袋裡還有多少幾個錢。而不是一個個退休後變身巨嬰開口要別人養活(下一代納稅人交付的錢),日本國民年金和美國的Social security體制就是這樣變危危乎的,一河之隔的事無大小都找阿爺的其實也好不了多少。始終重點並不是短期一兩年的升跌,是要以打平通脹為基礎,跑贏大市為目標。

善用MPF:打不過就加入

所謂善用MPF,就要了解兩大自願供款──TVC(可扣稅自願性供款)SVC(特別自願性供款)的玩法,筆者以前也寫過,有興趣可以看看。 簡單就是前者可扣稅,一年額外供滿港幣60,000,就可以作為免稅額去扣減。

粗略的估算,如果全年淨收入港幣36萬左右(平均3萬)的話,筆者就強烈建議自願供多少TVC去扣稅,因為這是一個「錢花了,但其實又沒有花,還可以扣稅」的魔法,如果懂得用網上繳費方法「選用正確的方式打開繳付TVC供款」,魔法等級還有機會進一步提高,還可能煉出積分回贈

後者(SVC)嘛,當是一個沒有太多基金選擇、不太靈活、可提早cash-out但「請下載PDF填好貼郵票寄回」、但收費相對低廉的特價基金投資賬戶就好。

提到TVC扣稅,可能也有朋友會用保險公司的扣稅年金(QDAP,學名:合資格延期年金)代替TVC,因為QDAP和TVC是在報稅表同一個欄中的,那個欄上限就6萬。 筆者個人選擇TVC,是因為MPF在有較大的波幅和風險同時回報潛力和彈性比扣稅年金高大上不少,對撰文時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的筆者來說TVC比較吸引。當然大家可以視乎自己條件和口味選擇。

投資以外

其實長期的部份也得包含醫療類的保險,因為醫療保險是保護有需要時的醫療費用不會對累積的資產在太大侵蝕。雖然醫療保險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保障,但還是可能要受保人支付部份的自付金額(俗稱「墊底費」)。也正是這類保險是「守」──不是「攻」(直接發生收益和累積財富的),所以就不包括在資產累積的部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