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2

日股雜談:幾乎是日本獨有的「株主·股東福利」

本文已發佈逾2 年,除非文中有標注更新,否則內含的資訊有可能不合時宜,敬請注意!

如果大家有看日本綜藝《月曜夜未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的話,可能會對節目組每年都會採訪兩次,七十歲的「株主優待かぶぬしゆうたい)」大師——桐谷廣人(桐谷 広人·きりたに ひろと),騎著單車在路上飛馳,在東京四處把到手的股東福利得來的優惠券花掉。

噢,就算沒看也沒關係,每一年半載香港某某01網站就會當新聞翻炒,配幾個《月曜》的截圖,大約是每半年一次《月曜SP》的兩個星期後吧。

無聊又好奇的肥叔叔某天靈機一動,想起好像除了日本以外也沒有什麼地方有這個「股東福利」的玩法,於是就打開Google,跳進rabbit hole搜搜看。

第一個問的問題就是────

海外投資者可以獲得日本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東福利·株主優待嗎?

不可以。海外投資者不可以獲得日本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東福利。要獲得日本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東福利(株主優待)的條件,包括有:

  • 通常持股數要有一手或以上(視乎企業和市況);
  • 持股人須為現貨(股票)註冊股東,以摃桿融資(孖展)購入的持貨不納入計算;
  • 持股人在股東名冊上有日本住所地址;

所以如果大家不在日本,就別想了,當然日股ADRHDR就更沒有可能了。

股東福利的起源

據日本各大小網站的說法,日本股票股東福利的起源是原自日本社會中在新年和夏天盂蘭盆節與中元節的向親友、客戶等互相送禮的習俗。禮品一般為食品,尤其是地方當地的特產漁農產品。

上市企業向股東以「股東福利」的形式送禮,是為了答謝持股的股東們「一直支持本企業的成長」。在送禮形式上,也和企業本身息息相關。

例如──

鐵路公司──免費乘車券,或相關企業,如百貨店、超市、餐廳和旅遊景點的折扣;

航空公司──國內線航班折扣;

食品/漁農產品企業──旗下品牌的食品禮盒,部份更可能是新鮮、需要冷藏的漁農產品

餐飲行業/商貿企業──旗下或有持有股份的商店、餐廳的優惠券、代金或折扣券;

銀行/金融企業──消費代金券、可以在信用卡網絡使用的禮品卡等。

很多股東福利的禮品都是實物實物(港股叫派發紅股當實物,所以此處叫「實物實物」~),有些則以紙本換領券的形成發放。股東福利品每年發放兩次,即半年財報和全年財報後的除淨日確定股東和持股數發放。

By the way,以前寫過可以特價買新幹線/私鐵車票換領券的「金券店」,就是不少這些優待的「出口」。

 

通常股東福利都有按持股量劃分等級,以在東京─橫濱活躍的私營鐵路企業東急集團的股東福利為例,持股1至4手(每手100股)的可得2張紙質「股東福利車票」和一系列的東急旗下店舖、餐廳、酒店、醫院和美術館等的優惠和代金券禮包。

東急(TKO:9005),英文的投資者關係頁面只載有股息分派資料,對股東福利隻字不提。但日文頁面就有清楚列明股東福利計算和分派方式。一手東急市價JPY 17萬1,300,即HKD 1萬0,008.56。持有一手,可得單程票兩張。東急線最高單程票價是¥480,外加一系列折扣券。東急同時有派現金股息,2022年財年股息總和為¥15。

而持股5~14手就有「優待車票」5張加上加倍的優惠禮包、15~24手有10張、25~50手有「優待車票」20張等。長期股東(7次除淨仍然持貨)更可額外獲得5張或50手者10張紙質「股東福利車票」。

股東福利另一例──2023年3月14日時點:日清食品(TKO:2897),一手100股,市值JPY 116萬,約HKD 6萬7,836.52。持有一手日清食品的股東可得零售值JPY 3,000的即食麵、杯麵等禮品包。

另一例子是日清食品,持股一、兩手只有每年一次獲得零售總值¥3,000的食品──包括元祖雞麵、經典杯麵、Don兵衛和UFO炒麵等等的食品包;持貨3手以上則每年兩次,在零售價值¥3,500食品禮包外還有價值¥1,500日清的週邊,10手、30手以上再於食品禮包加碼。

不管是放滿杯麵的禮品包還是免費車票,股東福利都會經過快遞公司直接股東名冊中的處所,所以在看《月曜》時,就可以看到桐谷家裡的大大小小的紙箱、好像永遠也吃不完的白米、菜和肉,還有為了用掉手頭上的一大堆代金券,才有的沒的也去買的耳環、三副一樣款式的眼鏡等等…

股東福利並不和我們熟悉的股息(配当金·はいとうきん)、紅股分派有任何衝突,不少上市日企依然會有現金股息分派。而市場上報價資訊亦不會把免費車票或者杯麵列入股息、紅股分派欄目中,只算現金,所以也沒有算進收益率(dividend yield)裡面。

股東福利的真相和爭議

撰文時,大約有1,480間日本上市企業設有股東福利

不在日本的朋友在投資股票時,選股都是以短炒風波的炒賣、長期增長或者穩定和高股息作考量。但在日本,單純為了股東福利而買入股票甚至長期持有的個人投資者也不在少數。

高股東福利是日本股民選股的因素之一。作為「大師」級的桐谷廣人基本上就是日本股東福利的代言人,有幾多七十歲老人能定期上雜誌封面?

從個人分享網站、Instagram主、Youtube理財的頻道,至券商網站和書店的投資理財書櫃,以股東福利作為切入點的資訊很容易見到;當然還有桐谷一類的人物在傳統媒體中的存在。

書店內厚厚的股東福利指南,每年一本,收集千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東福利資料。

日本的券商甚至有「空手套白狼」攻略,教育小股民以同時買入正股與同量同價以融資孖展沽空(sell short),在優待禮品除淨後到期同時賣出正股和對沽空盤平倉,這種名為「連身服賣法」(つなぎ売り)的方式,變相是用自己賣出正股給自己的沽空短倉進行平倉,在價位不變的前題下把股價波動的影響減至最低,成本就是正股交費佣金費用孖展融資利息(券商就是教大家玩法去賺這個)。

前面講過,日本企業也有派發股息的。同樣是企業向股東分派利益,但日本個人的股民和企業都似乎對偏向優待多於股息。

理由?下面是「非日本人」的筆者的猜測──

在企業方面,與其「真金白銀」派發現金股息,派發杯麵、免費車票和代金券的成本有機會更低。

神戶金券店的招牌──特價JR西日本新幹線、特價麥當勞巨無霸餐(右上角),都是倒賣的股東優待券。

例如,鐵路班次是固定的,一個班次就是多十個八個乘客,企業不會因為要多付幾多成本;其他商品服務的優待也類似,禮品包是以零售價計算的,標價¥95的杯麵,出廠不就是¥20甚至更低嗎?

另外,讓大量散戶長期持有,就減少了賣出的意願,加大了欲在小股東手上收購散貨後得到大股東投票權甚至企業控制權的「激進股東」(activist shareholder)的成本。

而從個人投資者層面去想就更有意思了。

日本設有股息稅,當前的股息稅稅率是15%,也就是說,¥100的每股股息,持有固定100股一手的股東,每派¥10,000,實收¥8,500。當¥8,500到手後提現出來消費,在消費稅10%今天,實際消費金額只有¥7,727了(要以消費方式花光¥8,500的話,裡面就包含了¥772的稅)。

明明派發的股息是¥10,000,只能花其中的¥7,727,多想一下還好像真是「實物實物」划算,至少派杯麵不會每杯給國稅局吃掉兩口和拿走調料包。能吃的就吃了,要變現的話,車票代金券等,就算不是自用,也可以去大黑屋直接賣掉套現,或者掛在拍賣網站上放售,扣除成本也能八折出售的話,就贏過現金股息了。

當然,這是筆者綜合文章和猜想的。

然而,不少近年的報導說,日本上市企業和投資者也日漸對股東福利有多少不滿。

首先,是日本企業在每年一兩次送出股東福利禮品時,就得起上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處理名冊,包裝運送禮品。以紙本券方式還好,杯麵禮包也只是一般貨品。如果是生鮮農產品,松阪牛松葉蟹,還得用上冷鏈物流,成本可想而之。

股東福利禮品是不分「個人」或「機構」投資者的,而股東名冊中的註冊處所也一樣,所以據報導,在每年優待季節,部份有托管股票服務的金融機構就會出現大量的食品禮品之類股東福利,造成相當困擾。

再者,如前面所說,能得到股東福利禮品的條件之一,是股東的註冊處所地址必須是日本境內,於是不論是長居海外的日本人(近十年日本不少有錢人跑了去新馬泰和阿聯酋定居)、還是海外的投資者皆不適用,形成分配不公的現象。

股東福利造成的不公,在派發優待時的財務開銷成本不透明,使海外資本的金融機構對日本市場存有不滿意見。

同時,由於日本年輕一代對入場費甚高的日股興趣缺缺,相當數量的上市企業也開始改變過去側重國內個人投資者的策略,轉向吸引海外機構投資者的資金,因而也促使以分派現金股息代替傳統禮品優待的股東回報政策。

據報,在2021年廢止股東福利的企業有40間、2022年升至70家,雖然在過千間設有股東福利的的企業中,幾十間只佔少數,但股東福利在日本市場的存廢爭議,近年在媒體上的曝光率也似乎在日漸升溫。

曾曇花一現的香港「股東福利」

雖然一直說股東福利幾乎是日本股票市場獨有的文化,其實日本以外的地方也曾出現過相似的事例──台灣就有台股上市企業股東福利的送禮文化,不過據說只是多是企業週邊文創精品之類規模,或者像鴻海送KFC炸雞券之類的「小心意」。

話說,香港也曾出現過「股東福利」。

2000年,香港的地鐵公司(HKG:0066,現港鐵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上市,當時以個人名義自行提交「白表」申請(通過經紀行申請者為「黃表」),「中籤」成功購得地鐵股票成為股東後,繼續以個人身份持有實物(紙本)股票或把股票存在中央結算的股東們,就連續有幾年得到除了派息支票外的免費車票,可以在兩鐵還未合併的年代,搭乘除了機場快綫以外的所有地鐵路綫。

當年筆者去旅行時,來回都是用從老豆老母處收集到的免費車票,從港島來回東涌+S1來回機場的(雖然曾也有上錯S64的悲劇)。

發展到後來,地鐵的零售股東優惠就陸續變成要和消費連動(大概是前述成本開銷透明化的理由),並日漸縮水至取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