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

【悲報】港幣活期儲蓄存款息口得個減字 年利率大統「壹」

星期五早上,打開天星銀行Airstar Bank的App,就彈出一個彈窗⋯

天星銀行app的「驚『起』」彈窗…半年不夠減兩次存款息…

溫馨提示

本行於2025年5月23日起可享港幣活期存款年利率為:HKD300,000以下為1.0%,HKD300,000以上為0.1%。*年利率以每分層遞增存款計算,基本年利率為 0.1%p.a…

明明是從1.5%降至,又溫馨,又可享。

為什麼,因為後面就提醒了大家:基本年利率是0.1%,所以趁仍有享年,就好好享受那0.9%的差額。一月的《【悲報】天星2%活期不再》的文章才出了不到半年,現在又再減了。 

而且是即日生效。

息率大統「壹」

大家都減到在1%上下徘徊。

今次天星銀行的港幣活期儲蓄存款降息在2025年也不是個例了。以虛…改了名就突然變得很實在的…數字銀行(Digital Bank)為例,眾安銀行ZA Bank去年就把正常的活期一開二、再開成三,先後分割成兩個叫錢罌的子戶口,自稱高息不太高息,因為每個月都要玩高達…呀不對…任務;後期推出的懶人錢罌倒歸壹了,1%

雖然錢罌的性質上都是活期,但不能真的活期儲蓄存款一樣可以自動波設定時間掣進行預設轉賬,方便度大減。

原阿里系的螞蟻銀行Ant Bank也把原有「存款寶」的活期存款利率分段計算玩去作了改動,在更名「餘額+」或「eM+」後,把最少得先填滿5萬只有1%年息的資金作基礎,才能在過了5萬的次段息率,過往是3.8%,現在減成是3.2%。

螞蟻銀行「存款寶」的活期年利率層級表。先塞滿一萬後,才能有3.2%(先前是3.8%的)…

和螞蟻現時的策略相反,原來中文名叫理慧銀行的Livi是先給1%的港幣活期存款利率予首5萬的存戶,超過5萬者利率不升反跌,只有0.4%!而且好像一直都沒大變動…

Livi的首30萬活期港幣儲蓄為1%,結果可能是一眾數字銀行中的變動最少的「高息」活期。

至於沒有中文名的Mox Bank,筆者至今仍沒有開戶,單看網站公佈的活期利率,只有美元才1%,港幣的則打折,首25萬內有0.25%,25萬以後至一球就有0.5%,一球後就變回南瓜。 雖然Mox有FlexiBoost的「有限期活期存款」產品──以90天為限,把資金存入後每30日升息一次,至撰文時是以0.5%、1%和3%三層分隔,在第二個30日(才)可以開始享有3%。

眾安銀行的活期子戶口中的「懶人錢罌」,也是1%,但欠缺預約轉賬功能(by design的),對筆者來說還是算了。

富融銀行Fusion Bank、匯立銀行Welab Bank,活期也是「壹」,只是小數點移位,只0.01%,比傳統銀行還低。前者還好,有比較高丁點利息的港紙和美金定期,後者嘛…沒評論。

活期的變相代用品貨幣基金MMF?

先聲明~貨幣基金MMF不是存款~不受存款保險保障~

下面是筆者個人現時的部署分享,不是投資建議,blahblahblahblah

基本上個月只用不到$300真現金的筆者,在確保銀包有三張紅衫魚加大概是先前找牘時收到的兩三張20元後,就只會把大約下一星期要用來付各信用卡/Loan的還款、自動轉賬付保費和各種供款的生活開支總和留在銀行活期儲蓄存款戶口,餘下的幾乎都是放到證券經紀賬戶中的的港幣貨幣基金中,再在有生活開支交易前,避開假期和周末的幾天前才一次小筆贖回,使它可以產生的最大化收益──所以那些甚麼十萬八萬才有1%、2%的利率基本上,スルー

至少撰文時,在證券經紀中持有的港幣MMF都還有2.5%以上七日年化後利率。

貨幣基金(Money Market Fund或MMF)是甚麼?何德何能可以又高息又在cosplay儲蓄存款?幾年前筆者就寫了有關貨幣基金的長篇大論──

雖然貨幣基金是基金(廢話),本質不是存款,但有類似的特性。

在沒有公眾假期或周末阻隔的話,從現金賬戶或銀行賬戶扣款後認購需一個交易日,從下達贖回指令到銀行大約要三四個交易日時間。在下達當天至存回銀行活期存款戶口期間則沒有收益,所以得留意日曆算好時間。如果認購和贖回的期間能夠掌握的話,回報就可以比如定期存款高一丁點(MMF七日年化後利率 vs 定期存款的年利率)、同時又有比動輒以月計定期存款有高一丁點的靈活性(一進一出前後所需四至五個交易日 vs N個月)。

筆者一般會在Google Sheets上列出資金出入和時間,像銀行的活期存款結餘還有多少、每月的出糧日、各還款供款日和涉及的金額,這樣就知道大約幾時要贖回多少,其餘的就繼續保留在MMF,或者在投資戶口中「購物」。

當然,MMF是基金,是投資產品,回報和風險成正比,所以理論上還是比把錢存在銀行風險還是高一丁點。

而且,四處都減息,港幣MMF的年化率也從3.x%下滑到2.x%了,只能呆多一天得一天咯。

玩這些,很麻煩嗎?

是有點,不過筆者不玩手機Game,不滑Tik不刷抖、不讀臉書不唸紅書,閒餘的時間就用來「玩」這些,讓每天能變多幾毫子出來。

有更長時間的閒置資金的話,筆者還是覺得搞投資比較好,股票、ETF、能扣稅的強積金TVC和延期年金、甚至不能扣稅但可以提前贖回的強積金SVC,贏面也有機會比注定輸給通脹的活期和定期存款高…